![](http://www.b2bname.com/static/style/logobanner.gif)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这一主题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认识,更体现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文明发展大格局。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发挥其文化阐释和文化传播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大同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馆内展品种类丰富、地域特色鲜明,但由于文物本身的文化特殊性和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巨大差异,同时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认识有限,因此,博物馆翻译工作在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予以足够重视,以期实现博物馆文物翻译的规范化,助力大同历史文化传播工作。
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传递文化信息的使命。大连翻译公司小编学习到该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以大同市博物馆的文物名称英译文本为语料,探讨文物名称英译的特点,归纳文物名称的英译原则,旨在寻求文物名称的可操作性翻译策略,从而提高译文的接受度和国外游客的参观体验度,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
文物名称英译的特点及原则
历史文化的传播有赖于文物翻译,而翻译的规范化程度直接制约着文化传播。文物翻译属于实用性文体翻译,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文化内涵使其翻译又区别于一般的文字翻译。根据功能翻译目的论,文物名称英译要遵循以译文的交际目的为首要原则,考虑译文在目的语语境和文化中的作用。“在翻译目的论中,翻译行为已不是以源语为中心寻找其在目的语中的等值,而是以翻译的目的为最终标准,判断译本满足翻译目的的充分程度,以及译本在目的语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大连翻译公司小编学习到译者要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工作中的笔译实践,认为文物名称英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历史文化性、简洁性、信息性。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译者要筛选有效的文化信息对翻译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对于文物名称中的有些词语因其传递着重要的文化信息而应当准确翻译,而有些内容则可以作为注释信息或忽略不译。
翻译是跨语言(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化过程。罗新璋、刘庆元认为文物的命名蕴含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要想使每一件器物的汉英名称都能完全对应是非常困难的。即在文物翻译中“达”比“信”更重要,在求“信”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不达”的情况,追求译文的“达”更为重要。译者需要在详细比较中西方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保证翻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可读性,使译本乐于为英语读者所接受。